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地处大兴安岭的腹地,这里生活着我国最后一个狩猎的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又名角鹿,在我国,驯鹿主要由鄂温克猎民以半野生的方式饲养。鄂温克族布冬霞靠养殖驯鹿每年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为大家介绍布冬霞,鄂温克族人在大兴安岭放养驯鹿。
布冬霞放养驯鹿,探秘鄂温克族人和驯鹿
相关资料:
三百多年前,一支赶着驯鹿的鄂温克人告别西伯利亚,迁徙到大兴安岭的西北麓,在原始森林中靠狩猎和饲养驯鹿生活。他们信奉萨满,崇拜大自然,敬火如神,严格遵守着大自然休养生息的规律,驯鹿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人称“使鹿民族”。2003年,由于生态迁徙和禁猎,大部分使鹿族人告别了森林和大山,搬进了政府新建的定居点。而部分族人则牵着驯鹿,回到森林,艰难地维系着原始的生活方式。
你可能想象不到,驯鹿可不是圣诞老人故乡的特产,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就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多数人在山林中过着半定居半游猎的生活,陪伴他们日与夜的生灵就是驯鹿。他们是隐秘的鄂温克驯鹿人,他们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鄂温克民族。
鄂温克民族乡位于根河市,距中国最北的漠河县约100公里,是我国唯一的驯鹿之乡。追随着鄂温克人的脚印,我来到了隐秘的鄂温克驯鹿之家。由于狩猎和饲养驯鹿的原因,使鹿人家在森林中没有固定住所,用松木搭成非常简单的帐篷就是他们的家,被称为“撮罗子”。撮罗子的遮盖物夏季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或鹿皮包裹。
驯鹿曾是丛林鄂温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它善于奔跑而且外表柔顺、和美,古人认为它具有神力,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此被俗称为“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以狩猎为生的鄂温克族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驯鹿,将它们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鄂温克猎民饲养驯鹿的方式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和阿巴河一带。
驯鹿一直是猎民们的交通工具,如今,鹿茸也是猎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每年5月下旬至7月末是锯鹿茸的日子,猎民会将锯下的茸煮开、晒干储藏,之后再给茸根撒上消炎粉。被放出去觅食一段时间后,猎民就要把驯鹿找回来,喂盐和豆饼,让它们知道营地的概念。在驯鹿脖子上系了名为“巧尔然”的铜铃“鹿哨”,便于沿着铃声寻找。
林间,使鹿家族点燃一堆树枝,原来驯鹿害怕蚊虫,熏烟帮驯鹿驱蚊。鄂温克人把驯鹿看成宝贝,在驯鹿产仔期,他们帮助母鹿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每年9月中至10月为驯鹿交配季节,公驯鹿为争夺雌性斗争激烈,这时连主人都不敢轻易上前劝架。放鹿时,鄂温克驯鹿人用独特的发声器物“鹿哨”发出高亢的声响,鹿群在寂静的丛林中就能听到主人的呼唤。那是自然的声响,让人感动。
给小鹿挂铃铛,这是鄂温克驯鹿的规矩,为的是叮铃的铃铛声能吓走狼群。鄂温克人和驯鹿做了不知道几辈子的朋友了,驯鹿的足迹就是他们的足迹,驯鹿的历史就像他们的历史。故而鄂温克人的生活,大到打猎、迁徙,小到生活用品,无一不和鹿有关。
鄂温克根河定居点在根河市西郊,自驾15分钟可到。鄂温克使鹿部落人家在根河市国营林场中,距离鄂温克根河定居点50公里。鄂温克人传统饮食以肉食为主,有机会可享用到驯鹿肉干、鹿奶茶、鹿心酒、列巴等,狍子肉、飞龙肉、野猪肉等也是鄂温克人的食物,不过山林中禁止打猎后这些已经不多见了。
相关资料:
一、驯鹿养殖地区分布
驯鹿又称“林海之舟”、“假四不象”。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自治乡。自1964 年以来,一直徘徊在1 100 只左右。1996 年初从国外引种近30 只。
二、驯鹿外貌形态特征
系中型鹿。成年公鹿体高101 一114 厘米,体长113 一127 厘米,体重109 一148 千克;母鹿体高92 一101 厘米,体长104 一115 厘米,体重73 一95 千克。家养驯鹿被毛以灰褐色为主。无背线和花斑。驯鹿头直面长,嘴粗,唇发达,耳似马耳,眼较大,眼眶凸起,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显著,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髯毛和会阴毛密生,呈自色。无距毛,掌面宽广,是鹿类中最大的。驯鹿公母都长茸角,仔鹿生后10 天左右就开始生长初角茸。阉割去势的公鹿也长茸。
三、驯鹿糊口习性
驯鹿的集群性和游牧性都很强。在我国,家养驯鹿能游牧到100 公里以外的黑龙江省漠河一带。驯鹿在散放前提下可觅食200 一300 种植物性饲料,并喜食地衣类植物和鸟卵。驯鹿性极温驯,并由此而得名。
6人学习过
1人学习过
0人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