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有道]兄弟连心 点泥成金(20140417)
天津蓟县玉石庄村的于庆成是享誉国内外的泥塑大师,韩振建起了以泥塑工艺品为主的石趣园,将于庆成的泥塑作品以各种形式点缀其中,为玉石庄村的旅游产业带来了生机。兄弟俩带领玉石庄村的老百姓依靠小小泥塑脱贫致富。
于庆成自小就爱用泥捏人物,二十来岁时还惹恼了父亲,父亲骂他没出息。也不光是父亲,那时候能理解于庆成的人实在是太少啦!农村的烂泥巴给了于庆成不堪回首的过去,也给了于庆成今天的无限风光。但不管怎样,于庆成说他不会离开农村,他说农村的土地上有最真实、最暖和的人情味儿。他觉着,要是没了北方农村里的烂泥巴,他什么都捏不出来。2002年,于庆成把他构思了多年的一件作品拿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巨型雕塑《绑不住的地方》。这回,于庆成捏的是男性生殖器。作品创作出来后,被放在了玉石庄村的石趣园内,供人们欣赏。据说这件雕塑一出现,好多村民都不好意思来看,但却引来国内文化界和许多艺术家的一致叫好。更让于庆成想不到的是,因为这件作品的出现,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在玉石庄这个仅有二百来户的小山村建设国家级青少年性教育基地。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玉石庄这个小山村的时候,出名的不仅仅是于庆成的泥塑,玉石庄村的石趣园也成了许多人必到的地方,那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每年上百万元的收入,还有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进步。
热爱生活的于庆成,像爱惜生命一样珍爱自己创作的泥人。有的人对一些赤裸的女性雕塑看不惯,骂作者是“流氓”。于庆成又怎么说呢?他对记者说:“虽然是裸体,但是她们是天真无邪的。我用一颗孩子般无邪的心来雕塑母亲的形体,朴实、单纯、憨厚、开朗、健康。采用漫画式的变形体态,手扬起来,肚子挺起来,头发吹起来,让人物真正地解放,敞亮痛快、酣畅淋漓。农村的妇女太苦了,地里的活儿、家里的活儿,洗衣做饭、侍奉公婆,抚育孩子、伺候丈夫,再加上传统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束缚,该让她们痛快一把啦!”这种被压抑后的解放,正是于庆成多年的生活感受,也是他的作品总能够激情洋溢的根本所在。
相关新闻:
这样一座在性学范畴如影随形般的雕塑深深地铭刻和打动着笔者,驱使我们设法追寻它的创作者到底是谁?他在那里?是个什么样的人?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追寻,将笔者引到了天津蓟县,找到了这位“隐姓埋名”的作者。他的名字叫——于庆成。
初次见面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县城一间白天都需要点灯的普通平房民居里,笔者发现了这件行走天下、倍受青睐作品的泥塑复制品就摆放在他的案头,屋内四壁架子上挤挤擦擦满是各色各样、大大小小的泥塑作品,其中不乏表现性主题的雕塑。
于庆成随手拿起笔者找寻的作品小样说:“这是我十几年前雕塑的,我给它起的名字叫《绑不住的地方》,现在简称为《绑不住》。”
谈话中,主人似乎察觉到来访者似有疑惑:难道这样一件在大庭广众、多年轰动的作品,竟然出自这位土里土气、隐居县城的泥塑艺人之手?
老于领会到笔者来意,二话没说随即起身带我们来到当地著名的盘山风景区。
在盘山一座游人们举目可见的山顶,笔者见到了于庆成早年创作的这尊名为《绑不住的地方》的雕塑雄健地屹立在那里,格外招人眼目。及至近前,发现这是一座三米多高的巨型铸铁结构的雕塑,外形与我们在其他地方见过的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人物身上绑着的不是绳索而是铁链,反而显得更加雄浑而有气魄。据了解,它在这里横空出世的年份早在世纪之交,足以证明它就是轰动天下诸多仿制品的鼻祖。
回到于庆成的工作室,于庆成拿出了得意之作《绑不住的地方》早年的创作草图。笔者看见草图上画的是被绳子捆绑着的阴茎,没有支撑它的人体形象,但足以说明雕塑者的创作意图。
老于说:“说到底,对性的束缚,其实就是对人的束缚,这才是事物的本质。没有人的主体怎么行呢!”于是极度夸张、挺拔的阴茎,有了一位呐喊着、被束缚着的主人,于是有了这件看似简单,却是思想内涵丰富、体现出深层次思考的雕塑作品。于庆成后来把它简称为《绑不住》。
这座雕塑作品的出现,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社会旋风,被一些卫道士诬蔑为“黄色雕塑”。于是,在历来与外界隔绝封闭的村野莽山、在那些不大见世面的农村人眼里,于庆成简直就是个“大流氓”,不然怎么能将这么大逆不道的东西公然雕塑出来,还大然不忏地矗立在光天化日之下呢!
为了这件“伤风败俗东西”的出现,还有新闻单位单位居然冠冕堂皇地专门发出一篇通稿加以鞑伐。一下子舆论像行泰山压顶,让老于喘不过气、说不出话来。
对于泼来的脏水,他丝毫没有退却,做出的回答是:“作为艺术家,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才是不能容忍的耻辱。”但这并不能减轻社会的压力。
于庆成知道,搁在前些年政治气氛下,联系自己的家庭出身,他可能早够被打倒几回了。幸亏时移势迁,加上这时支持他的县领导又出面了,证实这里是我们县的普及性教育基地,于庆成的雕塑是经过批准竖立起来的,这才化险为夷。
这么多年,历经风吹雨打的铁铸泥塑《绑不住》伫立在著名风景区盘山之上,不仅让山里山外、有血有肉的旅游者、村里人再也不耻于谈性,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旅游收入,扩大了致富和就业的门路。
说到这里,老于指着村里一幢大房子说:“那就是我们的村办泥塑厂,现在庄里人靠泥塑已可以有不菲的收入了。”若不是到了下班时间,老于就领我们进去参观了。只见下班的人三三两两,见了老于都热情地打招呼。显然,在他们的心目中,于庆成就是他们的师长、救星和骄傲。“老流氓”早就变成“爱情鸟”了。
用泥塑出性的灵魂
于庆成因为家庭出身地主,在大抓阶级斗争年代没有他抻头露面的机会,从小只有在人群外默默观察这个世界和各色人等的份儿。他专注地端详人们的表情、神态、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分析人与人的关系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干活之余,他一边观察一边把各种各样的人物用泥捏出来,从此有了他的泥塑艺术。
于的泥塑作品不是所有都是涉性的,但是性却是于庆成泥塑的特色。这是因为于庆成倾注于心、分析联想的不是事物的外形,而是人内在的本质,是动人心魄的“魂”。他说:“人有魂——是个性,艺术有魂——是创作,泥人有性——是活灵活现的人。”
人分男人女人,维系男人女人关系的主要是性。毫无疑问,性就是人的本质、根本,采取各种方式反映这个本质,作品才会有灵魂,才会动人心魄。于庆成十分注重用泥塑反映性这个魂,用他的话说:“性是最真实的,只有把这个本质搞到家,艺术的追求才算到头。”
于庆成是在蓟县农村长大的,这块养育他的丰腴的土地,给了他生命,给了他艺术的本源和灵性。他虽然进入艺术高等院校深造过,但他的一切都取材于脚下的黑土地,取材于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没有离开这里半步。
他的雕塑一般不用石膏等其它材料,而用信手便可拈来的泥土。这泥土,正好雕塑自己周围那些土里土气的农民,还有他们那带有土腥味的性。
在观察中,他发现只有性才是带给农民们最大乐趣的东西,无论是恋爱结婚、生儿育女、家庭生活都离不开性,甚至平日里劳动间歇、茶余饭后的插科打诨,都脱离不了津津乐道的性。性是本、是源,也是人人离不开的乐趣,它充斥于生活的细枝末节。泥塑要反映人的本质,就离不开性这个题材。
他反映性主题的雕塑,除了前面说到的《绑不住》之外,还有丰乳肥臀的母亲,分别用垂到前面和甩到后面的两只乳房,给前后两个孩子哺乳的《长江黄河》;母猪发情了,露着一只巨乳的女主人赶着发情母猪去配种的《赴约》;怡然仰卧的光身母亲任由孩子在乳房和肚腹之间翻跟头的《沃土》;背负老婆还要腾出一只手为女人遮阳的《阴凉》;田头,赤裸的老婆一边与孩子嬉戏,一边依偎着手握撅头男人的《三十亩地一头牛》;哈哈作笑的丈夫抱着心爱的妻子,而怀里的妻子正与孩子亲昵的《我的宝贝》;欢笑的妻子趴在丈夫硕大的生殖器上,屁股之上还坐着一个看书小儿的《合家欢乐》;劳动归来,农夫即兴将搂草耙子挂在胸前,弹奏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这些充满了乡土气的泥塑作品,看上去土得掉渣,却非常逼真、生动地反映了农村中无所不在的性。老于把人性的这个东西升华了,让人了解到农民除了相对困苦的生活,也有自己的乐趣。老于懂得:“女人有了男人的爱,心中才豁亮。揭示人性的美,不仅有感情即心里的爱,还要有和美的性爱。”
于庆成反映性生活泥塑作品的一大特色,是他不讲外形,只讲气韵、神韵,不追求人物外表的像与不像。在于庆成看来,艺术的关键一点,就是弄明白什么是美,不是样子画得像、雕得很像原型就是美。要达到艺术的美,就要凸显塑造对象的本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性的美。
他煞费苦心琢磨,知道农村性爱的表现与城里人追求和标准不一样,没必要那样文雅。“土”应当是农村突出的特点,要把土做到极至,就是要“土掉渣”才行。他认为,雕塑把土性味儿找到了,也就成功了!
一本《人体艺术》杂志这样评价道他的泥塑:“打破一切,寻求一切,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敢破坏,这就是真理,就是创作,就是生活。”只要留心就会发现,他反映农村泥塑的性符号,大都体现为对男性外露的阳刚的陶醉和对女性丰乳肥臀的欣赏,几乎件件作品都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做到了让人“惊心动魄”。
抟土造性艺术的启示
坦胸露乳、泼辣奔放的村妇,肆意钟情、无所顾忌的汉子,皮糙肉松、满身皱纹的翁妪,光着屁股、憨态可掬的孩童……极度夸张的人物造型,泥土烧制的质地,质朴、凝重、苍凉,奇思妙想,恢弘夸张,令人难以抵挡,这就是于庆成的泥塑,给人以抟土造性的冲击和启示。
用于庆成自己的话说,他想将“乡下农民裤裆里的尿骚味都做出来。”他的那些毫无顾忌和掩饰的抟土造性的作品,直白地表现了原生的、自然的性本真。
我们知道,繁衍是原始先人得以维持的关键,所以生殖成为民族的崇拜。甲骨文男祖先的“祖”字,右偏旁分明是赤裸裸的一根象形的男根,说明我们的祖先并不以此为羞耻。作为后人,我们何苦要羞羞答答,藏藏掖掖呢!于庆成的泥塑突出了男阴、女乳,夸张地将它们塑造出来,效果不但不淫荡、不下流、而且不失高雅,做到了公开地对生殖崇拜加以追本溯源。这种做法是回归自然、表现本真的艺术追寻,是冲破封建、闭锁卫道思想束缚的挑战,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再者,农民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落后的一群,能够通过泥土深情地塑造他们的形象已属不易,何况还要有意识的表现他们那受人鄙夷或熟视无睹的性趣,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于庆成的这种“土性”塑造,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夸张而不失真。于庆成的作品,无疑在最底层、或曰落后的人群中,起到了普及性知识,推动性观念进步的作用。
老于的泥塑作品全部取材于中国北方的农村,这一点决定了他的雕塑具有地道的民族性和民间性。于庆成并不避讳自己的农民身份,一直把自己当成是农民中的一员。他说他最有资格代表农民、最有条件契合农民的心理需求。每当有了创作题材,他“就像鸡见了米非要叨不可”似的,不马上拿捏而不爽。这时,性的直白形象也奔涌而出。他的作品不模仿、不跟进,找不出受任何人的影响,丝毫没有参照的痕迹。他用的是前无古人地抟土手法,拿捏出的是独一无二的于庆成的泥塑。像这样如此彻底、如此深刻、如此真实的民族化、如此形象、逼真、突出的性艺术,凸显了一位成功的艺术家的纯粹与高明。
于庆成的泥塑抟出了人的精神,抟出活力,抟出魅力,抟出诱惑,抟出了美与和谐。突破性的艺术造诣,必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十多年来, 于庆成的艺术已炉火纯青臻于完美,称得上泥塑的作品足有成千上万件,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美国驻华大使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美国天马博物馆、法国博物馆等举办过个人作品展,同时还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杭州、西安、青岛、哈尔滨等地参展,在哈尔滨、蓟县等城市,并在法国的巴黎、南锡,瑞典的斯图哥尔摩等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先后两次前往韩国进行文化交流,在那里建立了“庆成艺术馆”。
作为国家雕塑艺术研究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于庆成,是第十、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国内外影响越来越大,在天津蓟县更是家喻户晓。他常说:“是蓟县这块土,是盘山的山泉水,养育了我艺术这颗芽。我一定要通过泥塑,将我的真爱回报给养育我的人民。”
6人学习过
1人学习过
0人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