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财有道]赚大钱的“一丘之貉”(20110717)
一丘之貉的“貉”是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山西大同的贺仁杰养貉20多年,如今他的养殖场已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养貉基地。20多年的养殖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毛皮市场的风险在哪里?
相关知识:
貉属食肉目、犬科、中等毛皮动物,我国貉可分为3个亚种,即指名亚种、东北亚种和西南亚种。
指名亚种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体长50厘米~53厘米,被毛短,底绒呈棕黄色,针毛的黑色毛尖较少,背部黑色纵纹亦不明显。
东北亚种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体长56厘米~90厘米,毛长绒厚,黑色背纹明显,底绒青灰或浅黄色。
西南亚种产于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体形显著小于东北亚种,与指名亚种接近。底绒空疏,呈乌灰色,针毛多为黑灰色毛尖,很短。目前我国人工饲养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是东北亚种,也就是以乌苏里貉为主。
相关养貉致富新闻:
1998年,黑龙江省肇东市涝洲镇陈明德通过朋友在网上查询到,貉皮出口量大增,外国人非常喜欢貉皮做的大衣,而且价格不菲,但是本村人养殖量不大,且皮质不好,国内的收购价格也很低,抓住这一机会,陈明德下定决心要闯闯这条致富路,拿出几年来积攒的钱,又贷款1.5万元,一次性从吉林购回20组60只貉子,“当时貉子回来的时候高兴坏了,因为都没有养这么多的,而且我引进的品种都是最好的。”陈明德看着这些“宝贝”高兴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万事开头难,虽然精心管理、精心饲喂,但养殖技术不过关,貉子有时打蔫、不吃食,把老陈急得团团转,在苦心钻研专业书籍的同时,他先后几次去了哈尔滨的一个大型养殖场求救,但是人家根本就不搭理他,好强的他就像场里的职工一样,每天按点到场,帮助打扫卫生,做零活。一个月下来,他的诚心终于得到了回报,打动了场长,不光传授了他技术,还到他的养殖场现场指导,很快他的貉子发展了300多只,第二年,他收入了“第一桶金”10万元。至此他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发展貉子养殖上,又自费去了沈阳农业大学学习人工受精技术,不断引进新品种,做好繁育改良,使貉子规模日益壮大,品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每张皮子收购商给他的价格都比别人的多出100元左右。如今,陈明德已经发展到饲养貉子3000多只,年产值达150多万元。
6人学习过
1人学习过
0人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