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家兄弟蓝招衍、蓝招宝从当初的十个山鸡蛋起家,到如今拥有自己的山庄,养殖了大量的山鸡和野生动物等。兄弟俩凭借养山鸡积累了千万财富,这其中有哪些致富窍门呢?
蓝招衍、蓝招宝养山鸡的创业故事:
两头大肥猪换来10个野鸡蛋
在福建省永定县境内,分布着闻名遐迩的客家土楼群。土楼之乡的湖雷镇蓝屋村,生活着几十户姓蓝的人家,故事的主人公蓝招衍就生长生活在这里。
蓝招衍,1984年从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在县医院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很快就成为医院里的一块招牌。其弟蓝招宝1988年高考落榜后,立志创业,先是种药材,接着养鱼、办工厂,到后来做买卖。可是天不遂人愿,所选项目均以失败告终,贫穷的蓝家雪上加霜。就在蓝家被蓝招宝折腾得家境日益惨淡的时候,一天,蓝招衍和几个朋友在街上一家小饭馆吃饭,看见饭馆老板花了45元钱从一个猎人手里买过一只打死的野鸡。一只死野鸡还能卖这么高的价钱?敏锐的蓝招衍立即从这里嗅到了商机。后来弟弟招宝又在报纸上看到了“山珍野味畅销,养殖珍禽可致富”的报道,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养野鸡。
第二天,他们瞒着父亲将家里仅有的两头大肥猪卖了凑齐2000元钱,弟弟蓝招宝怀揣这笔钱一路啃着馒头去外地学习,十多天后买回了10只野鸡蛋。“200元一个蛋?这么大的两头肥猪到头来就换成了10个小鸡蛋?”一辈子在穷山村度日的老父亲听了差点气晕过去,他抡起巴掌就朝蓝招宝脸上打去,而且整整一周的时间光抽烟不吃饭。
“买蛋事件”在村子里也闹得沸沸扬扬,平时只有一角钱的鸡蛋,他们却用200元买来。村子里的人茶余饭后都在讨论着这几个“金蛋”,得出的结论是蓝家这两兄弟疯了。
几经折腾,10个“金蛋”终于孵出了7只雏鸡。他们把小鸡放在猪舍里饲养,喂上了五谷杂粮。期间,有的雏鸡飞走了,有的被老鼠咬死了,最后剩下两母一公3只小野鸡。
皇天不负有心人,正当村里人不停地奚落蓝氏兄弟养野鸡一事时,一个专门收购各种野生动物的广东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找到蓝家,要以每只65元的价格买下3只野鸡。这是什么样的一个天价呀!要知道,一只土鸡在当时仅仅卖4元钱,养野鸡简直有百分之几百的利润。
当心细的蓝招衍打听到广东那边吃野味的人多,经营野味的酒家生意红火,对野鸡的需求量大得惊人的情况时,便无论如何也不肯卖掉这3只野鸡了。因为他发现野鸡抗病力特强,能抵抗几次的鸡瘟,且青草、药渣、米糠都吃,如今市场又好。于是他果断想办法贷款一万元,批量购进了野鸡和同是野味的鹧鸪进行饲养,结果成活率达98%,当年产品一出来就被酒家抢购,不但收回了投资,还净赚两万块钱。
一天损失50万元后的选择
之后的三年时间里,由于外部市场一直很好,在蓝家兄弟俩的艰苦奋斗下,养殖场效益连年翻番,到1993年,他们已积累了一百多万元的资产。养殖场也由蓝屋村的几间简陋鸡舍换成了村后山坡的洋房,并于这年5月成立了“永定县闽西招宝珍禽开发公司”。
正当蓝氏兄弟雄心勃勃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一次意想不到的灾难,让刚刚走上正轨的养殖场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94年,一个工人在配药的时候,把本该是百万分之一的药物浓度误配成了百分之一,浓度增加了一万倍,结果把一万多只山鸡和鹧鸪全部药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兄弟俩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没有办法,擦干眼泪,把死鸡一担一担地挑往后山,埋在了山上的板栗树下。致命的是,这起事故给他们留下了50万元的债务。
这一年,弟弟蓝招宝考上了福建农学院(现在的福建农林大学),专攻专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蓝招衍毅然辞职离开了原来的医院,到农庄接手了全部工作。此时的养殖场只剩下一个空壳:鸡死光了,工人走了。还好的是,山下老屋留下了376只种鸡和500多只小鸡成了这场灾难的幸存者。
蓝招衍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后认为,他们搞野鸡、鹧鸪养殖长达四年,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养殖技术,之所以出现药死鸡的现象,是因为管理上的疏忽。另一方面,从广东汕头等地反馈回来的市场信息表明野鸡市场需求正旺,他认为这一行业是非常有前景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面对几十万元的债务,如果就此罢手,那可能是兄弟俩一辈子都还不清的债务,别无选择,只有重新开始。
蓝招衍决定从抓管理入手,亲自招聘员工、亲自培训,制定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可是当时他连养野鸡的饲料钱都没有了。经过一番权衡后,蓝招衍找了一个农户,以12元/只的饲养费,把野鸡交给这个农户饲养,答应105天后再去收购。这农户算了一下,除去饲料成本,一只鸡能赚4~5元钱,也就乐意地接受了。年底,五千多只野鸡以60元/只的价格一售而空,收入了三十多万元。另外,376只种鸡到年底共生下小鸡两万多只,也全部售出。这一年底,蓝招衍收入了150万元。支付了农户饲养费六万多元,还清了全部贷款,结余了近30万元。
6人学习过
1人学习过
0人学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