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荣安,一个退伍军人,对泥鳅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18岁时,他父亲突然病倒,老中医建议他吃泥鳅,没想到吃了一段时间后父亲身体慢慢好转起来。为了分担家庭负担,肖荣安放弃高考,选择当了海军,05年转业到朋友的饭店里当了一名副总,细心的他留意到客人最常点的菜就是泥鳅,因为销量太大,对采购部门来说泥鳅购买成了问题,看到这个情况后,肖荣安有了养泥鳅的想法。经过努力,如今他的泥鳅养殖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000亩,利润达到上百万元。敬请关注!
泥鳅养殖小知识:
养殖泥鳅养殖,火爆招商!! src="/cfsp/UploadFiles_6056/201104/20110430124511528.gif" align=left> 近年来泥鳅天然资源总的趋势在下降。这是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捕捞强度的加大,农药大量使用等原因所致,开展泥鳅的人工养殖有着广阔的前景。
从国内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泥鳅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国居民尤其是南方居民,有食用泥鳅的习惯,泥鳅在鱼类中销路一直看好。
泥鳅的养殖生长周期比较短,一般经过120~150天的饲养就能达到上市的规格。泥鳅养殖的产量比较高,在庭院养殖条件下,一般每100~200平方米的池塘可产泥鳅250~500千克,收入可达2500~5000元。
利用稻田养殖,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泥鳅50~100千克,仅泥鳅的收人就能达到5001000元。泥鳅的生命力较强,容易进行人工养殖,对水体要求不严格,投资少、见效快,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比较高。
目前市场上泥鳅消费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个体较大的泥鳅比较好销,价格是一般个体的1倍。二是自然生长的泥鳅,比人工养殖的泥鳅好销,价格比人工养殖的高。在泥鳅的养殖上,要注意个体的培养,养殖时间从1年延长到1年半或2年;在养殖泥鳅时尽量让其自然生长,减少人工投放饲料的次数和种类,禁止投放各种添加剂、生长剂等,生产符合消费要求的绿色食品。
养殖泥鳅的风险较小。为了减少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殖泥鳅要加固、加高围堰,防止泥鳅逃跑,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喂养方法不正确,引起泥鳅胀死或水质变坏、“泛池”等,造成大面积死亡。三是捕捞过晚,泥鳅钻入泥中越冬无法捕捞,造成一定的损失。
6人学习过
1人学习过
0人学习过